[Redis] 提高 Redis 執行效率的方法 - Pipeline
前言
過去在使用 Redis 指令時,都是一條一條指令發送給 Redis ,每條指令都會經過 發送指令 -> Redis server 接收指令 -> 處理資料 -> 回傳結果 的流程,這樣一來一回花費的時間稱作 **round-trip time (簡稱RTT)**,在傳送過程中還需考量網路每次建立連線耗時與延遲問題。
若同時有多條指令要處理時,RTT 就會拉長,為縮短多個指令在同時間排隊分別執行造成的效能問題,Redis 提供 Pipeline 的機制,讓多個指令在同時間執行且不需相互等待,一次回傳所執行完的結果。
既然這項機制對於效能提升有幫助,來了解一下 Redis Pipeline 的概念及使用上要注意的項目吧!
Pipeline
如前言所描述,在未使用 Pipeline 之前,是多條指令依序去對 Redis 發送指令,從發送指令到收到執行結果,整個過程隨著指令的數量變多,等待時間跟著變長,而引入 Pipeline 機制,可讓多個指令一次發送給 Redis server,Pipeline 實現的原理是採用 Queue
(排隊的方式),以先進先出的方式確保資料的順序性,最後執行 exec
指令將 Queue
裡所有的指令一次發送給 Redis。
依序發送(未使用 Pipeline)
如上圖所示,有四條指令依序對 Redis 進行發送,整體花費的時間是四條指令來回花費時間的加總。
批次發送(使用 Pipeline)
上圖用咖啡色的 Pipeline 包起來的所有指令會一次發送給 Redis,只花費一次發送的來回時間,相較於前面的方式,批次發送花更少的時間處理 Client 端送來的指令,也意味著能夠縮短系統回應時間。
除了 RTT 之外,Pipeline 也提高了 Redis server 中每秒可以執行的指令數量。
這是因為在未使用 Pipeline 一條發送指令的情況下 I/O 成本會很高,這牽涉到系統呼叫 read()
and write()
的轉換,頻繁的 context switch 對 server 會是很大的負擔。
舉例:
未使用 Pipeline 的情形下發送 10 條指令,系統呼叫發生 10 次 context switch,若於 Pipeline 裡面將 10 條指令一次發送,只會發生一次 context switch
注意
單個 Pipeline 大小:
儘管 Pipeline 能有效降低 RTT,減少 I/O 次數,若 client 端使用 Pipeline 將大量指令以類似群組的方式,一次發送給 Redis server,會消耗大量的記憶體(群組裡的指令越多,消耗的記憶體資源越大),同時會增加 client 端的等待時間,及造成一定程度的延遲。
因此仍須注意 Pipeline 容量不可過大,過大時盡可能採用多個 Pipeline 分次發送,減少單次 Pipeline 的大小(受限於server的記憶體大小)。
舉例: 比較2萬條指令不同的發送方式
一次性發送和分兩次發送(每次發1萬條指令,讀完資料收到回應後再發另外1萬條指令)。對 client 端來說速度是差不多,但是對 server 端來說,記憶體佔用卻差了1萬條指令回應的大小。適用於執行連續且無相依性的指令(不需仰賴前一個指令的回傳結果)
不擁有原子性(Atomic):
發送的多條指令裡面可能部分成功,一部分失敗; Pipeline 在 server 上是非阻塞的,意味者若有來自其他 client 發送的 pipeline 不會被阻止,產生交錯執行的狀況。(如下圖所示,圖片取自 Thomas Hunter 的簡報)
使用時機
- 需要減少網路延遲,提升效能
- 需要發送多條指令給 Redis,且指令之間沒有相依性(不需等待上個指令的結果),一次獲得所有結果
- 可靠性要求較低的需求,允許一定比例的失敗(可後續補償) e.g. 大量發送簡訊
與 Transactions(multi) 的差異
multi
用於開啟 Transactions。 Transaction 裡多條指令會按照先後順序被放進一個 Queue 裡,最後執行 EXEC
指令完成 Transaction。
兩者差別:
- 請求次數不同:
multi
需要每個指令都發送一次請求給 server 端,Pipeline 則是最後一次性發送給 server 端,請求次數相較multi
少 - 原子性(Atomic): Pipeline 不保證原子性,Pipeline 中發送的每條指令都會被 server 立即執行,若執行失敗,將會在回應裡面得到對應得錯誤資訊; Transactions 擁有原子性,不會發生與其他 client 發送指令交互執行的情況(如下圖所示)
範例
Redis 提供各個熱門程式語言函式庫,下方提供 Python 的範例,使用 redis-py
這個官方支援的函示庫。
下方範例會先建立名為 product 的範例資料,裡面包含不同的 t-shirt 樣式,目標是要將範例資料透過 hset
的方式寫入 Redis 裡面。
範例的資料結構如下:
提示: 保持介面乾淨可以善用下方箭頭收起程式碼區塊
1 |
|
Python code 範例
1 |
|
上方範例呼叫函式庫 redis-py
裡的 pipeline()
,將每條 hset
指令放入 Pipeline 裡等待最後 execute()
呼叫時一次送出。
最後透過 Redis Desktop Manager 這類的視覺化介面工具可以看到被寫入的 t-shirt 資料!
另外也可以嘗試不使用 Pipeline 的做法,比較兩者所花費時間。
總結
本篇文章討論了 Pipeline 概念、好處、使用時機以及使用上要注意的地方,除此之外也和 Transactions 比較差異,最後實際用程式語言演練一次範例。